行波过程分析的网格图法
网格图法是分析传输线行波过程的有力工具。网格图有时间与距离两个座标。它反映了任一瞬间线路入射波、反射波与透射波的位置与运动方向,形象直观,易于理解。根据行波过程的网格图,可求出线路上任一点电压、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。
下面用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网格图的应用。
1. 直流电压突然作用于空载线路
如图2.14.a所示,t=0,开关K合上,电压为E的直流电压源与长度等于L的空载长线MN接通,线路N端接有电阻R,R是线路波阻抗值的二倍,因此N端的电压反射系数ρN=1/3。
图2.14.b给出了电压行波传播网格图,横座标X代表距离,X=0与X=L对应线路的两个端点,由X=0,X=L处分别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作为时间t轴。
t=0,K合上,电压波Ui1=E以波速V向N端运动,用从M处时间轴t=0出发向下运动的斜线来代替,斜线代表的电压值不变,箭头指向N端代表入射波的运动方向。斜线上某一点座标为(t0、 x0),代表在t0时刻,电压行波运动到了线路上距离M端X0的位置,斜线与X=L处时间轴的相交点即电压波运动到N端所需时间τ(τ=L/V,是行波在整个线路上的传播时间)。电压行波运动到N端后产生反射电压Uf1返回M点,在图上用从N处时间轴t=τ点出发的斜线表示,反射电压等于N端电压反射系数乘以入射电压,即Uf1=ρNUi1=E/3。Uf1在t=2τ时到达M点,由于M点接有直流电压源,内阻为0,对于入射电压波来说相当于短路,反射系数为-1,故产生反射波Ui2=-Uf1=-E/3向N点运动。t=3τ时刻Ui2到达N点,产生反射波Uf2=ρNUi2=-E/9又向M点运动……,电压行波这样在M与N点来回运动,直至整个过程结束,形成了锯齿形的网格图。
根据网格图,可以很方便地求出线路上任一点在任一时刻的电压、电流值。首先在时间轴上找到所研究的时间t,然后把该时间前出现的所有的电压、电流波求和即可。
(a)
(b)
图2.14 直流电压突然作用于空载线路网格图
例如求N点电压变化规律,t=τ之前,N端无电压波出现,UN=0,而在τ〈t〈3τ期间,N点有来自M方向的入射波Ui1,与向着M点运动的反射波Uf1,故:
UN=Ui1+Uf1=E+(E/3)=4E/3
而在3τ〈t〈5τ期间,线路上存在Ui1、Uf1、Ui2、Uf2四个电压波,它们的和是8E/9;依次类推,求出5τ时刻之后的UN,如图2.15。
图2.15 线路M点电压波形
随着时间的增大,可以证明UN趋近于稳定值E,因此有:
2. 向低电阻故障电缆注入幅值为E的直流电压
如图2.16.a 所示,电缆中间F点发生低电阻故障,F点到电缆两端点的距离分别为L1、L2,传播时间分别为τ1与τ2(τ1〈τ2)。电缆N点开路,电压反射系数ρN=1;由于直流电压源作用于M端,电压反射系数为ρM=-1;故障点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分别为ρF与γF。由于电缆中存在低电阻故障,任意电压波U到达F点后,除产生反射波ρFU外,还有透射波γFU继续往前运动,对应的行波网格图如图2.16所示,各个电压行波的数值均标在了对应的斜线上方。
a
b
图2.16 向低电阻故障电缆注入直流电压
光大百纳--专注电缆故障检测